发表于: 2018-04-14 10:56:07
不知不觉同修班已经进入了复习课3,我最近修学状态不好,闻思数量都没有达到,感觉基础夯的不实,松松垮垮的,心里很不踏实。 略示修法正行的核心内容就是止观,也就是观察修和安住修。从学习正行开始,我就一直在...
发表于: 2018-04-14 10:56:07
不知不觉同修班已经进入了复习课3,我最近修学状态不好,闻思数量都没有达到,感觉基础夯的不实,松松垮垮的,心里很不踏实。
略示修法正行的核心内容就是止观,也就是观察修和安住修。从学习正行开始,我就一直在想,止和观,我到底哪里没做好呢?我觉得我以前观做的还不错,只是没有时间来修止。闻思至少保证3遍,也努力的运用八步骤来联系自己,可是落实心行的效果却差强人意,所以我一开始认为我是少了止的修行,我甚至不知道止是什么。
复习课的时候,我把加行、正行、结行、未修中间、破斥二种妄见一起看,好像才真正有点明白,观察修和安住修是一个整体。
1. 修行,就是让心安住于善所缘,要按照一定的数目和次第,不能随意修行。
这一部分,导师开示了心的原理,修止观的过程就是训练我们的心。通过闻思获得正见,树立正确观念,通过观察修把心调整到正确的位置,然后长时间的安住其上,不断熟悉正确的心行。而且训练心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按自己的想法随意修行,应该决定数目次第,起猛利坚固之心。我的修学就是很随意,今天有时间了就修,明天没时间了就不修,不能按照书院的自修模式保证每天固定的闻思时间,修学的状态和效果也是时起时落,养成了这种不良的习惯真的很难改正。回想同喜班时每节课修学的内容不多,每天40分钟的要求也是很容易达到的,可是我却不老实,没有认识到导师施设的模式的价值和意义,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习惯任意修行。如果那时能养成固定闻思时间的习惯,现在只要延长这个时间就可以了,从40分钟,到1小时,到1.5小时,按照这个次第增长应该是不难的。可是现在让我保证每天1.5小时的自修好像很困难,并不是没有时间,而是因为妄想、不良串习不能有效利用时间,我习惯把当期视频一下子看完,不愿意中间打断,这样的话, 1.5小时是不够的,所以我经常一天猛修,一天不修。早上的时间相对稳定,如果早上起不来,晚上就很容易被杂事干扰,就算没有事,心也不如早上清明安定。最近觉得自己落了很多课,心里着急,早上5点就起来自修了,可是这一天保证了,第二天就起不来了,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修行不容易持久。我也在不断的调整中,做了时间规划,早上保证定课和闻思1小时,晚上至少半小时,如果有零散的时间就读诵原文,一定要坚持形成习惯,否则以后修行会越来越难。
2. 未修中间要把座上的心带到座下,做每件事都要保有正知正念,为座上修行打好基础,这样才能够座上座下打成一片。
行住坐卧都是修行,心里没有事情的时候,还是能够观照到自己的心念和行为,可是事情一多,就把正知正念忘到九霄云外了。我最近的修学、义工、工作一片混乱,工作的事情多了,心不自觉的就会黏着在上面,做义工也会起烦恼,一边做事一边想着还没自修呢怎么办啊,心里着急做事效率也不高,忙完事情之后还总想着什么也不做放松一下,不愿意自修,不自修就没有正知正念,状态就越来越不好,就这样恶性循环着,身心都痛苦。
再结合法义来看,现在我明白了,要想在座下保持正知正念,首先心中要有正知正念,这就一定有每天的自修为前提,否则遇到事情的时候能不能想起正见就很随机了。其次观照的力量也是需要培养的,怎么培养呢,以前我觉得培养观照觉知的修行很高深,要通过内观禅修之类的。通过略示修法的学习,辅助材料每节课引导我们结合八步骤,对照自己之前好的状态与现在不好的状态,我才恍然大悟,八步骤的四五步,就可以培养我的观照力啊。把经论中所说的问题和自己的现实人生联系起来,建立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。学会用佛法智慧重新审视人生,解决现实问题。一定要通过要主动的去用心,顺境的时候,清闲的时候要积极的用佛法正见联系自己,观察、审视生活中的每件事,自己的每一个念头,熟悉了这种用心的方法之后,再逆境时、忙乱时才有可能保持这种用心,才能观照的起来。如果只是知道了本期的正见,那只是知识,不知道被放在心里的哪个角落,风一吹就没了,拿什么来用呢?想被动的等着事情发生了再来找正见用,其实结果是根本想不来要找正见,肯定是随着贪嗔痴跑了。记得同喜班刚学八步骤的时候我还怀疑过这个顺序,当时虽然通过思维说服了自己,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八步骤的重要性和殊胜性。一开始机械地运用八步骤,每天背八步骤,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有点用顺溜了,觉得自己已经掌握八步骤了,不需要每天背,不需要刻意的去运用了。别说用八步骤了,现在连背都背不出来了。痛定思痛,我决定以后还是要每天背诵八步骤,主动的去运用八步骤,严格按照模式要求自己,如果有时做不到就要立刻忏悔,不给自己找借口。
3. 破斥二种妄见告诉我们观察修与安住修是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的。
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这个和那个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,我只是知道个概念,还是分开来看待观察修和安住修的,觉得自己观察修还可以,安住修没做好,还想以后是不是要增加一些打坐安住的时间。系统的学习了略示修法,经过一个单元的思维正见,观察生活,虽然做的很不够,但我知道了以前的认识是错误的。从我磕磕绊绊运用八步骤的过程来看,一开始觉得自己可以用到一二步,然后就去总结段落大意,中心,找到正见努力结合自己,然后我觉得我可以用到三四步了,第五步也有一点点,六七八步根本没有涉猎。观念的禅修大概有一半吧,心态的禅修和生命品质的禅修基本没有。其实八步骤三种禅修也是有机的整体,贯穿着观察修与安住修。
观念的禅修,首先要通过观察修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法义,这是八步骤的前三步,然后结合自己进行思考,真正从心里接受佛法正见,才能树立正确观念,这是八步骤的第四步。然后要通过安住修,不断熟悉巩固正确观念。正确的观念不是一建立就稳定的,它只占了心理的很少一部分,这个心灵频道能够出现的时间很少,而且会跟原有的错误观念频繁交战。所以要不断地观察思考,摆脱错误认识,支持维护正确观念,直到它能够持续稳定,这个过程就是安住修,而不是找个安静的环境坐在那里就好。刚开始安住的时间会很短,短到我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安住修,因为心行很不稳定,所以要不断的调整,让安住的时间逐渐增长,直至能一直安住在正确的观念中,这才叫完成观念的转变。还没有完成观念的转变之前,自然是无法安住的。在持续安住之前,就是要不断的观修,随着量变的增加,完整准确透彻的程度也在增加,程度增加之后,运用更自如,就更容易安住,观察修和安住修是相辅相成的。
心态的禅修,首先要通过观察修运用正确观念,指导人生,处理问题,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不良心态,获得正向心理。我以前虽然也有运用正确观念,但是跟运用贪嗔痴比起来真的是凤毛麟角,并没有建立正向的心理,也没有改变不良串习和心态。这其实还是因为正确观念的建立并不深刻,一有对镜出现就立刻心随境转了。如果真的彻底完成了观念的转变,那后四步的运用应该是水到渠成的。但观念转变的程度也是要在运用中不断加深的,在运用过程中找到了正向心理,但并不是找到了它就是我的了,要通过安住修不断的熟悉重复。这个过程也会经过不良心态和正向心态的较量,把时间和心力更多地赋予正确观念和正向心态, 直到能够持续安住在正向心理中,才能完成心态的改变。
生命品质的禅修,就是要不断摆脱错误的观念和心态,重复正确的观念和心态,如果能一直安住在正确的观念和心态中,生命品质也就改变了。生命品质的禅修就是对观念的禅修和心态的禅修的轮番修。首先要通过观察修思维利益过患,来对治错误的观念产生的不良的心态,认识到我目前贪嗔痴的生命存在的过患,形成对正确观念和正向心理的定解,临摹佛菩萨慈悲和智慧的生命品质。通过安住修不断地熟悉重复,强化佛菩萨的生命品质在自己心目中的力量,让贪嗔痴无立足之地。直到能持续安住在佛菩萨的生命品质中,就完成了生命品质的转变。因为观念的禅修和心态的禅修我都没有做到,所以生命品质的禅修并没有真正的开始,心灵尘垢太厚,法语甘露还没有渗入心底就干涸了。以前觉得三种禅修说来说去都是这几句话,很啰嗦,现在再对照着看才有点看懂了,如果没有这些解释,我根本不知道三种禅修怎么修。
我现在知道了观察修和安住修是怎样相辅相成的,我并不是没有安住修,而是无法持续安住,因为观察修没有到位,心还没有调整到位,并没有完成观念的转变,运用也是浅尝辄止。八步骤后四步的运用与前四步的理解接受也是相辅相成的,观念、心态、品质的禅修也是相辅相成的。这一切的基础都是要有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,达到闻思的数量,保证自修和共修的质量,在座上和座下都积极运用八步骤,有了八步骤,就真正可以做到行住坐卧都是修行。
我一直发愿按照模式保证每天的定课和自修,可是一直没有做到,也是因为态度不认真,没有严格要求自己,不老实,没有按照模式修学,不真诚,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,没有把自己当做病人,急切期盼康复,所以修学很大程度上只是生活的点缀。虽然我不想这样,但这就是我的现实情况,修学和生活还是脱节的,以至于经常顾此失彼。以后我要重新调整态度,对态度模式也要做观察修与安住修,老老实实按照模式修学,积极运用八步骤,发心正确,方法有效,一定能到达目标。
查看全文>>
【本课导师为我们阐述了《道次第》...】
随喜师兄!
8 月前
【三级修学对我的改变 进入三级修...】
随喜师兄观念的转变!
-2 年前